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鸭,传染性浆膜炎怎么办?

2018-6-13 10:05| 发布者: punier| 查看: 2748| 评论: 0|来自: 普生缘公众号

摘要: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里默氏病,是侵害雏鸭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以全身浆膜面发生纤维素性炎症为特征,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已成为危害养鸭业的一种重要传染病。一、什么是鸭传染性浆膜炎? 鸭传染性浆膜 ...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里默氏病,是侵害雏鸭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以全身浆膜面发生纤维素性炎症为特征,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已成为危害养鸭业的一种重要传染病

一、什么是鸭传染性浆膜炎?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于鸭感染鸭疫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类传染性疾病,其主要病变为:全身的浆膜面有纤维素性的炎症发生,病鸭有无法站立等病变特性,急性病变死亡率极高,慢性病虽死亡率较低但却失去了经济价值。

     鸭传染性浆膜炎多发于1-8周龄的小鸭,呈急性或慢性败血症死亡。本病可通过污染的饲料、饮水、飞沫、尘土经呼吸道、消化道及伤口等多种途径传播。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低温、阴雨季节多见。本病易和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并发或继发感染。

二、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鸭的精神不振,颈缩翅垂,食欲减少或废绝。眼鼻流出浆液性或黏液性分泌物,干枯后堵塞鼻孔,轻度咳嗽和打喷嚏。粪便稀薄呈绿色或黄绿色。腿软无力站立不稳或不愿走动,并常有共济失调、摇头、昏迷、抽搐等神经症状,不能吃料饮水,逐渐体弱衰竭,头颈歪斜、倒退、颈部和两腿伸张,呈角弓反张姿势。倒地抽搐死亡。病程一般2~3天,个别鸭死之前1天不见任何症状,次日早晨便死于鸭舍。而4~7周龄的雏鸭,病程可达7天以上,呈亚急性或慢性经过。安静时,症状稍有缓解,也可采食、饮水,很像健康鸭。这样的慢性病例幸存鸭,常能存活,但发育不良,生长缓慢,体态消瘦,失去经济价值。

       患病鸭临床症状的轻重与感染强度、饲养环境、营养状况以及疫病并发情况有关。这些症状在病鸭群中有时单独出现,有时几种同时出现,有时全部出现。

三、鸭传染性浆膜炎发病原因:

 

  (1)育雏舍鸭群密度过大、空气不流通、地面潮湿、卫生条件较差。

  (2)饲料中的霉菌毒素超标、蛋白质过低、微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以及其它的应激因素,均可促使该病的发生和流行。

  (3)在自然环境下,1―8周龄的雏鸭最易感染,被污染的饲料以及污染的水源也容易诱使该病的发生。

四、防治方法

1.加强饲养管理:

      育雏室饲养密度不可过大,要改善育雏室的卫生条件,特别要注意通风、干燥、防寒防暑、勤换垫草、注意消毒。在生产实践中应高度重视鸭传染性浆膜炎的早期预防和对症治疗。

2.免疫接种:

      本病流行的地区,雏鸭可考虑在7-10日龄接种鸭疫里默氏杆菌油乳剂灭活苗,可以有效地预防本病的发生。

3.保健预防:

      在雏鸭易感日龄和发生应激(如更换饲料以及天气变化等)时,饮水中添加禽用普生缘,即可对该病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4.对症治疗:

      根据患群情况,可采用以下的方案治疗:

      A、药敏筛选:由于兽医和饲养者滥用药物,临床上某些药物对该病的敏感性减弱,鸭场一旦发生该病,为了避免盲目用药,最好通过药敏试验筛选药物。养鸭户和兽医门诊可以自做药敏片或直接往孔内添加药物进行药敏试验,这样可以避免舍近求远,并且更容易操作。该病对大观无往霉素、氟苯尼考、左旋氧氟沙星等比较敏感。

     B、治疗时,首先将发病鸭进行隔离并注射4%左旋氧氟沙星注射液,每千克体重0.2毫升。大群鸭全天分2次在水中加入喘痢健(大观霉素),每瓶兑水150千克。晚上在水中加入禽用普生缘以增强机体抵抗力,提高病鸭食欲,调节病鸭的肠道功能及抑制有害菌的繁殖。

     C、发病期间将平时每周2次的带鸭消毒改为每天一次,并在水槽中按1:8000的比例加入百毒杀对饮水进行消毒。

     D、将死鸭进行焚烧或深埋,防治疫情的蔓延和病原的残留。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一般2天后死亡率可大大降低,采食量明显上升,3天后疫情得以控制。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 2012-2013 Pioneer Inc. Template by Padsow ( 豫ICP备13018049号

更多
回顶部